成语危言危行形容的是:正直的言行 - 蚂蚁庄园每日一题答案解析
解读“危言危行”:正直言行的力量
“危言危行”,这一成语最早出自《论语·宪问》:“邦有道,危言危行;邦无道,危行言孙。”其字面意义为“讲正直的话,做正直的事”。在古代,当国家政治清明时,士大夫们就直言不讳地发表意见,光明磊落地行事;而当国家政治黑暗时,他们依然保持高洁的操守,只是在言语上会更加谨慎。
二、历史故事中的“危言危行”
在古代典籍和历史故事中,有许多关于“危言危行”的典范。例如魏征,在唐太宗时期,他以敢于直言进谏而闻名。面对皇帝可能存在的过错,他从不阿谀奉承,而是据理力争,坚持自己的观点,哪怕触怒龙颜也在所不惜。他深知自己作为臣子的责任,要为国家长治久安着想,所以始终坚持“危言危行”。还有东汉时期的杨震,他在担任荆州刺史时,有一次王密深夜来访,想要贿赂他黄金十斤。杨震严词拒绝,并说道:“天知,神知,我知,子知。何谓无知!”这便是典型的“危言危行”,在面临利益诱惑时坚守正义与操守,绝不违背自己的道德底线。
三、“危言危行”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
在当今多元价值观冲击下的社会,“危言危行”的精神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和诱惑。在这个时代,信息传播迅速,一些不良言论和行为容易被放大,影响社会风气。然而,“危言危行”的人就像黑暗中的灯塔,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指引。比如环保领域的许多人士,他们不顾商业利益集团的压力,勇敢地说出环境问题的真相,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,努力推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。又如那些揭露企业黑幕的记者,他们深入调查,冒着风险发出真实的声音,维护公众的知情权。这些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“危言危行”的内涵,他们的存在对个人修养和社会风气有着积极的影响。对于个人而言,秉持“危言危行”的精神有助于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,成为有担当、有责任感的人。从社会层面看,这种精神能够促使更多的人遵守公序良俗,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。
四、“危言危行”蕴含的道德力量
“危言危行”蕴含着强大的道德力量。它代表着一种坚定的原则和信念,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,都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精神品质。“危言危行”的人往往具备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,他们不会随波逐流,更不会为了私利而放弃正义。这种精神如同一股清泉,在浮躁的社会中流淌,滋润着人们的心灵。它鼓励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坚守原则,勇于担当,即使可能会遭遇困难和挫折,也要始终相信正直的力量。正如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一样,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“危言危行”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,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。
“危言危行”,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,都是我们应当珍视和传承的一种精神财富。